首页 | 申请书 | 新闻中心 | 中心简介 | 师资队伍 | 实验教学 | 中心管理 | 设备环境 | 网上资源 | 网上交流
  当前位置: >> 首页 >> 实验教学 >> 教 学 大 纲 >> 正文  
《大学化学(A)》教学大纲
(2017/07/18 12:51:59)

《大学化学(A)》教学大纲
 

课程编号:13001 学时数: 130 学分数:6.5

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精神,参照过去制定的教学大纲及《物理化学》和《普通化学》的教学基本内容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而成。

一、课程性质和目的

《大学化学》是地质、资源、环境、材料、生物和能源等学科本科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。本课程的目的是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系统地掌握《物理化学》和《普通化学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,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,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;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扎实的化学基础,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。

本大纲适用于地球化学、地质学、矿藏、石油、环境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水文、水文工程、生物、能源等本科专业。

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、物理学等基础知识。

二、课程的基本内容

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:

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

§1.1 原子结构的早期模型 原子的含核模型、原子的尔模型;

§1.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、德布罗依波的统计解释、测不准关系;

§1.3 现代原子结构模型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薛定谔方程、波函数与原子轨道、概率密度和电子云、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象、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;

§1.4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及能量、多电子原子的能级、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、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、元素的族及元素的分区、元素周期律的实质;

§1.5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半径、电离能I、元素的电子亲和能EA、元素的电负性X、元素的氧化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。

第二章 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力

§2.1 键参数 键能E、键长、键角、键矩;

§2.2 离子键 离子的类型、离子键理论;

§2.3 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、共价键的特征、共价键的类型;

§2.4 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基本要点、 sp杂化、 sp2杂化、 sp3杂化、 不等性杂化;

§2.5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要点、 分子轨道的类型及能级次序、 双原子分子的结构;

§2.6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、 氢键。

第三章 固体结构和固体性质

§3.1 晶体的特征和分类 晶体的特征、 晶体的内部结构、 晶体的分类;

§3.2 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的特征和性质、 几种典型的离子晶体、 离子半径、 离子半径与配位比的关系、 晶格能;

§3.3 离子的极化 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、 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;

§3.4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、 分子晶体;

§3.5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自由电子理论、 能带理论、 金属晶体的密堆积结构、 金属原子半径;

§3.6 其它类型的晶体 混合键型晶体 球碳;

§3.7 晶体缺陷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晶体缺陷、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;

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

§4-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位化合物定义和组成、 配合物的命名、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、 配合物的类型、 配合物的磁性;

§4-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、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、 内轨杂化与外轨杂化;

§4-3 晶体场理论 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、 轨道分裂参数、 配合物的自旋态、 晶体稳定化能(CFSE)、 晶体场理论的应用;

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

§5.1 热力学概论 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、 热力学基本概念;

§5.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、 热力学能、 热和功、 可逆过程、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;

§5.3 等容反应热、 等压反应热与

§5.4 热容 热容的定义、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、 理想气体的CpCV的关系

§5.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些应用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 理想气体的等值过、 绝热过程、 相变过程

§5.6 热化学概论 化学反应进度、 等压反应热和等容反应热、 标准状态、 热化学方程式、 盖斯定律、 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;

§5.7 热化学基本数据与反应焓变的计算 标准摩尔生成焓、 标准摩尔燃烧 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;

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

§6.1 过程的方向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 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、 热力学第二定律、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;

§6.2 熵、 判据;

§6.3 熵变的计算 简单状态变化、 相变化、 化学变化

§6.4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热力学第三定律、 规定熵和标准摩尔熵、 标准摩尔反应熵;

§6.5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亥姆霍兹函数F 亥姆霍兹函数判据、 吉布斯函数G 吉布斯函数判据、 F 和G 的计算;

§6.6 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、 的计算、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;

§6.7 热力学基本方程 热力学基本方程、 温度与G 的关系——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、 压力与G 的关系;

§6.8 偏摩尔量 偏摩尔量的定义、 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;

§6.9 化学势 化学势的定义、 化学势判据;

§6.10 逸度和活度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、 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、逸度、 理想稀薄溶液的化学势、 理想溶液任组分的化学势、 实际溶液的化学势、活度;

§6.11 溶液 溶液浓度表示法、 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、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;

第七章 化学平衡

§7.1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、 化学平衡;

§7.2 标准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等温式和标准平衡常数、 用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、 标准平衡常数的理论计算、 标准平衡常数的几种表示方法、 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使用中的若干问题;

§7.3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、 压力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、 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、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、 平衡移动原理;

§7.4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平衡常数的计算、 平衡混合物的计算、 同时平衡;

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

§8.1 酸碱质子理论 质子酸,质子碱的定义、 共轭酸碱概念及其相对强弱、 酸碱反应的实质;

§8.2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元弱酸,弱碱的解离平衡、 共轭酸碱解离常数与Kw的关系、 多元弱酸,弱碱的解离平衡;

§8.3 缓冲溶液 同离子效应、 缓冲溶液、 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、 缓冲溶液的应用和选择;

§8.4 沉淀-溶解平衡 标准溶度积、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、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、8.4.4 同离子效应、 控制沉淀溶解平衡中的pH值-沉淀的酸溶解、 分步沉淀、 难溶化合物的转化;

§8.5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配合物的标准稳定常数和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、 配合物的平衡移动;

第九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电化学基础

§9.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与还原的概念、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;

§9.5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原电池、原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极电势、标准电极电势;

§9.6 可逆电池热力学 可逆电池、可逆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关系、可逆电池电动势E与参加反应各组分活度的关系、DrSmDrHm与电动势的关系;

§9.7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式、pH对电极电势的影响、沉淀和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;

§9.8 电极电势的应用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、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、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、元素的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、水的电势—pH

§9.9 浓差电池 电极浓差电池、电解质浓差电池;

§9.10 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电解质溶液平均活度系数的测定、求难溶盐的标准溶度积、pH值的测定;

第十章 相平衡

§10.1 相律 相、组分和自由度、相律;

§10.2 单组分系统 水的相图、硫的相图;

克拉贝龙(Clapeyron)方程式

§10.3 二组分气和液液系统 理想液体混合物的气平衡、真实液体混合物的气平衡、部分互溶的液液系统;

§10.4 二组分液固系统 简单低共熔系统、热分析、溶解度法、形成化合物的二组分系统、形成化合物的二组分系统、固相完全互溶的固-液平衡、固相部分互溶的固-液平衡;

§10.5 三组分系统 三组分系统的相图表示法、部分互溶的三组分系统;

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

§11.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机理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、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;

§11.2 反应历程和基元反应 反应历程和基元反应、简单反应与复合反应、反应分子数;

§11.3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速率常数、反应级数;

§11.4 速率方程的微积分形式及其特征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、简单级数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;

§11.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式、活化能的物理意义、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;

§11.6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简单碰撞理论、过渡状态理论;

§11.7 催化反应 催化剂和催化反应、催化剂的特性;

第十二章 单质及无机化合物概论

§12.1 元素的存在状态和分布 元素、元素的赋存状态与分布;

§12.2 主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单质的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、单质的化学性质、12.2.3 稀有气体;

§12.3 过渡元素概论 过渡元素的通性、重要的过渡元素;

§12.4 镧系元素 镧系元素的通性、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、镧系元素的制取、镧系元素的应用;

§12.5 锕系元素 锕系元素的通性、钍和铀的重要化合物;

§l2.6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氧化物的物理性质、氧化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、氢氧化物的酸碱性;

§12.7 卤化物 卤化氢与氢卤酸、卤化物的物理性质、卤化物的化学性质;

§12.8 硫化物 硫化氢和氢硫酸、硫化物;

§12.9 含氧酸盐的制备 含氧酸的强度、 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、 含氧酸盐的溶解性、 含氧酸及其盐的热稳定性、 硅酸盐

§12.10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精细陶瓷、 光学材料、 纳米材料。

三、课程的基本要求

第一章 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:通过氢原子光谱和尔理论的讨论建立近代微观粒子结构的初步概念;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、能量量子化、统计解释和测不准原理。掌握波函数、原子轨道、电子云、能级的基本概念。掌握nlmms四个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;理解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和径向分布图的特征。掌握原子轨道的能级组,了解屏蔽效应、钻穿效应及有效核电荷的计算。掌握核外电子的分布原则及电子分布式的书写,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,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、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;理解原子半径、系收缩、元素的电离能、电子亲和能、电负性、氧化数、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概念及其周期变化规律。

第二章 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力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其特征。掌握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本质及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,明确共价键的类型,了解键能、键长及键角等键参数。掌握杂化轨道的概念、杂化轨道的基本类型及其与空间构型的关系。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,并能用其解释第一、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。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。

第三章 固体结构和固体性质:掌握晶体的基本概念、晶体的特征,掌握晶体的基本类型、性质和特点;理解-伯循环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。掌握离子极化概念以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。了解金属键的形成、特性、金属键理论要点和金属能带理论。了解晶体缺陷的概念及其应用。

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:掌握简单配合物的组成、命名和基本性质。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,并能用其解释配合物的磁性、空间构型、稳定性等性质;掌握晶体场理论的基本内容,并能用其解释酸位化合物的自旋态、稳定性、颜色等性质。了解配合物的一些实际应用和新型配合物。

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:初步了解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;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并能应用于处理各种物理、化学过程。掌握系统与环境、过程与途径、状态与状态函数、可逆过程、功与热、热力学能、、平衡态、热力学标准态,反应进度等热力学基本概念。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。掌握热容的概念,明确不同条件下CpCV的关系;能计算理想气体在恒温、恒压、恒容和绝热过程中的QWDUDH。理解DfHmθ、DcHmθ和DrHmθ的概念;能应用热力学基础数据计算相变和化学变化过程的DH

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:了解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,热力学第二、第三定律的文字表述。掌握熵函数的概念:熵变的引入、定义和熵增原理的本质,能熟练地应用克劳修斯不等式。掌握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的定义以及应用DSDG作为过程方向和限度判据的适用条件;了解DADG的物理意义。掌握单纯的p-V-T变化、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DSDG的计算方法;理解DfGm°DrGm°以及Sm°DrSm°的意义及其应用。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;理解吉布斯——赫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。掌握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;了解逸度、活度及标准态的概念;理解化学势在处理平衡问题和研究多组分系统性质中的作用。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。

第七章 化学平衡:掌握用热力学平衡的原理导出化学反应等温式、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和标准平衡常数的方法,能运用反应等温式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。掌握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——范特霍夫等压方程式。了解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定量影响和平衡移动的原理;能进行与平衡常数、平衡组成和平衡转化率有关的计算。

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:掌握酸碱质子理论:质子酸碱的定义,共轭酸碱对的关系,能用解离常数判断弱酸(碱)相对强弱,缓冲溶液的概念;理解影响质子酸、碱与水反应的因素及其溶液pH的计算;掌握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概念与溶度积规则;理解沉淀生成与溶解的条件;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以及分步沉淀的次序。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。掌握配位平衡的概念以及配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与有关计算。

第九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电化学基础:能够熟练地应用离子-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。了解电导、电导率、摩尔电导率、法拉第定律、掌握可逆电池、电极电势等概念;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;理解原电池的有关概念;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应用、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热力学函数的关系,并能熟练的进行有关的计算;理解用DrGm°E°K°估计氧化还原反应程度的原理,并能熟练的进行有关的计算;理解常见的几类电极。

第十章 相平衡:掌握相数、组分数、自由度以及杠杆规则等基本概念。掌握相律的意义及其应用。掌握克拉贝龙方程和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,能进行有关的计算。掌握水的相图中点、线、面的意义,能分析单组分相图。理解二组分液态完全互溶的气液平衡相图、二组分固态完全互溶的固液平衡相图、形成化合物的二组分相图和具有转熔温度的二组分相图。掌握精馏的基本原理和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原理。了解三组分平衡相图的表示方法。

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:掌握化学反应速率、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、基元反应和反应分子数的概念。掌握零级、一级和二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特点及其应用,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;了解通过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。理解阿伦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,包括活化能的定义和物理意义;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。了解对行反应、连串反应和平行反应的动力学特征。

第十二章 单质及无机化合物概论:了解元素的分类、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其应用。了解元素的同素异形体、元素的丰度、稀有气体、稀土元素、对角线规则等基本概念。理解元素单质的几种类型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。理解非金属单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主要的化学反应。了解主族和副族金属单质性质的递变规律。理解卤化物键型及其变化规律、结构和性质。理解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分类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。了解硫化物的溶解性及其变化规律。掌握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、酸碱性、热稳定性、溶解性。了解某些新型无机材料的一些常识。

四、教学安排

本课程的总学时为130h,分两个学期完成。

第一学期:理论课50h;实验课 20h 第二学期:理论课40h;实验课 20h

理论课安排

序号

第一学期

1

2

3

4

5

6

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

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

第七章 化学平衡

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

第九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电化学基础

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

8

14

5

8

10

5

实验课安排

1

2

3

4

5

6

7

称量练习与酸碱滴定

醋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

燃烧的测定

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

配离子的组成与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

电化学(Ⅰ)

反应级数及活化能的测定

4

2

4

4

2

2

2

第二学期

1

2

3

4

5

6

第九章相平衡

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

第二章 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力

第三章 固体结构和固体性质

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

第十二章 单质及无机化合物概论

10

8

8

4

6

4

实验课安排

1

2

3

4

5

双液系-液平衡相图

二组分金属相图

Sn,Pb,Sb,Bi;Cr,Mn

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检出

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

4

4

4

4

4

五、教材和参考资料

教材:大学化学.基础化学教研室编.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教材,2003

大学化学实验.安黛宗等编.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教材,2004

参考资料:

1.结构化学.江元生著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7

2.结构化学基础.周公度,段连运编著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5

3.物理化学.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傅献彩等编.第4版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0

4.物理化学.胡英等编.第4版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杜,1999

5.物理化学简明教程.山东大学 印永嘉,正楷,北京师范大学李大珍编.第3版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2

6.物理化学.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.上、下册.第4版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1

7.物理化学.金继红、陈达士、阎庚舜等编.北京:地质出版社,1993

8.普通化学.张永,张维宽编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86

9.现代化学基础.胡忠主编,金继红,李盛华副主编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0

10.大学化学.傅献彩主编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9

11.现代化学基础.沈光球,陶家洵,徐功骅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1999

12.无机化学.武汉大学,吉林大学等校编.第3版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4

13.普通化学.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.第4版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6

14.无机化学(第四版).大连理工大学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1

 

 

联系电话:(027)67884530 服务及咨询:(027)67884530 传真:(027)67884530 电子信箱:chemexp@cug.edu.cn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Copyright © 2005-2006